
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工业大模型与小模型协同加速全链条变革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中国将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目标。
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逐步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其战略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中国将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目标。工信部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国布局等专项行动,为行业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例如,2024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等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工业互联网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标准。
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突破,推动工业互联网从“设备连接”向“全要素赋能”跃迁。5G-A(5G-Advanced)技术通过通感一体、智能超表面等创新,重塑工业网络架构,实现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AI大模型与工业机理模型的融合,使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大幅提升,维护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仿真环境,实现物理实体与数字世界的实时交互,优化生产流程。例如,某汽车工厂通过虚拟调试将新车上市时间大幅缩短,某钢铁企业利用AI算法分析设备振动数据,维护成本显著降低。
中国已形成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三大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发展集群。长三角地区集聚全国大部分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覆盖率较高,区域协同效率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深圳宝安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服务企业众多,设备上云成本大幅降低;成渝双城经济圈在装备制造数字化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工业APP数量庞大,设备联网效率提升。区域集群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外溢,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当前市场呈现“ICT巨头+装备龙头+新兴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四元竞争态势:
ICT巨头:华为、阿里云、腾讯云等依托云网边端协同能力,占据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主导地位,重点布局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装备制造龙头: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深耕垂直领域,在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行业形成技术壁垒,解决方案覆盖率较高。
新兴技术企业: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等聚焦设备运维、预测性维护等细分场景,通过AI算法优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外资企业:西门子、PTC等通过技术授权模式占据高端市场,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领域解决方案覆盖率保持高位。
头部企业通过“平台+生态”模式构建产业闭环。例如,华为FusionPlant、阿里SupET等跨行业平台,连接设备众多,服务企业广泛,形成“双跨平台+特色专业平台+企业级平台”的多层次体系。平台竞争从技术层面延伸至生态建设,企业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在工业软件领域,国产CAD、CAE软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替代率显著提升。低代码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门槛,金蝶国际、用友网络等企业推出的云端ERP系统,助力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企业应用需求从单一设备联网向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制造业领域,智能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控制、供应链协同、质量检测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改造通过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升供电可靠性;化工行业,实时监控与自动化控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实现能耗优化。此外,工业互联网正向农业、物流、交通等领域延伸,例如智能灌溉系统节水率提升,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平台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核心载体,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开发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智能装备:5G工业专网、智能传感器等基础设施的普及,推动设备互联互通与智能化升级。
工业软件:云端仿真软件、低代码开发工具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促进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
AI与数字孪生技术将推动系统从“感知控制”向“认知决策”转型。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集成更多AI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到运维阶段均通过虚拟仿真降低试错成本。
工业互联网与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例如,“工业互联网+应急管理”平台整合危化品运输、环保监测数据,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工业互联网与“双碳”目标结合,通过能耗优化系统助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减排。
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装备与模式加速走向全球。例如,某企业在东南亚建设的智能工厂采用中国标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区域设备协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蓝海,中国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出口额持续增长。
投资者可关注5G-A、AI、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以及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细分赛道。例如,工业大模型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打破数据孤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绿色工业互联网通过能耗优化系统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强,投资者可关注平台服务商与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机会。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可实现“软件+硬件”一体化服务;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可优化供应链效率。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集群在政策支持、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投资者可结合区域特色布局相关项目。例如,在长三角地区投资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工业互联网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