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关注丨“零”的突破!
鞍钢数智科技(辽宁)有限公司仅用8个月时间就打造出了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并在凌钢正式投运。这一突破标志着鞍钢集团数字产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初见成效,整合优势加速释放,为中国钢铁行业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可控+云化敏捷”的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本期“深度关注”走进凌钢和鞍钢数科项目团队,深入了解该系统建设的攻坚之路。
“你看,这张采购发票已经自动传到财务系统并等待进一步处理了!”在凌钢采销中心的办公室里,业务员董强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向记者展示新启用的ERP系统。只见他轻点鼠标,屏幕上很快显示出由他上传的采购发票状态——已接收,待财务审核。
“以前处理采购单据可没那么轻松。”董强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仅是整理核对纸质票单、跑财务沟通就得两三个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就全部完成,太方便了!”
董强体验到的方便快捷,正是由鞍钢数科自主研发设计、在凌钢最新投用的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带来的改变。
该项目不仅为新入列鞍钢集团的凌钢成功移植了先进管理理念,更成为企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突破点。
如今,它以功能完备、技术领先、产品核心代码完全自主可控等优势为数字鞍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国内钢铁行业ERP系统建设提供了成功范本。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经历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作为行业龙头,鞍钢集团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的ERP系统发展之路。
今年4月,随着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在凌钢成功投用,鞍钢再次实现“零”的突破,为行业国产化替代树立了新标杆。
其实,早在2001年鞍钢就已经开始着手ERP系统建设。2006年,一期工程全面上线,包括销售、质量、生产、储运、结算管理各子系统和8个制造执行系统(MES),覆盖鞍钢东部炼钢、热轧、冷轧及镀锌和所有扁平材生产线,实现了从接收订单到质量设计、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全程管理的数字化。该系统是国内钢铁行业首个自主开发的ERP系统,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组认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年,鞍钢ERP项目二期工程启动,项目覆盖了鞍钢东部方坯连铸、西部新区2150热连轧等生产线。随后,基于SAP定制化开发的财务成本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也先后成功上线。此外,鞍钢还以产销系统为核心,陆续完成配套MES扩展,在鲅鱼圈、朝阳等新基地同步上线ERP。
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鞍钢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混合开发模式、PA-QD体系、小型机集群三大突破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推动行业从“引进模仿”转向“自主集成”,确立了国内钢铁行业信息化标杆地位,其技术路线和分阶段实施策略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
然而,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这套ERP系统逐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系统也逐渐由第三方系统替代。同时,由于IT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国外IT商业公司来制定,存在诸多的底层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保存方式被限制的风险,企业急需可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自主ERP系统。
时间来到2024年。对于鞍钢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这一年是政策红利、技术成熟、业务需求等多元条件交汇的黄金时间点。
——东北振兴与央地融合的政策红利。2024年,辽宁省委相关文件提出,支持鞍钢集团在凌钢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给予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政策倾斜,为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
——国产化技术链的全面突破。2024年,国产飞腾S5000C芯片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通过EAL4+安全认证,达梦数据库在钢铁行业的事务处理性能提升30%。鞍钢数科研发的首台(套)基于飞腾CPU和自主操作系统的国产大型PLC控制系统于2024年4月在硅钢拼焊机组成功投用,为ERP系统与生产设备的深度集成奠定基础。
——企业整合与管理协同的刚需。凌钢入列鞍钢集团,急需通过ERP系统统一业务流程实现与鞍钢集团总部“业财一体化”,凌钢ERP系统建设成为凌钢融入鞍钢集团管理体系的关键抓手。
鞍钢在凌钢建设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也有着技术考量。鞍钢数科公司基于中国电子硬件平台自主研发打造的“羽嘉工业互联网平台”在2023年完成工信部“双跨”平台认证,急需在子公司验证云化ERP的落地能力。相比鞍山本部复杂的生产体系,凌钢业务规模适中、历史系统较少,更适合作为国产化ERP的“首试”场景。凌钢原有系统存在代际跨度大、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通过ERP系统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鞍钢选择凌钢作为试点,也期望通过“区域示范—集团推广—行业输出”路径,将其经验转化为《钢铁行业ERP国产化技术规范》,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2024年8月1日,鞍钢集团信息化提升项目——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在凌钢正式启动建设。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鞍钢集团落实“双核”战略、赋能凌钢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标志着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自主可控新阶段。
项目启动伊始,项目团队便与凌钢各业务部门展开了高频、深入的碰撞。“经过反复论证,我们确定了两大核心攻坚方向,深度贴合凌钢业务需求和技术基座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项目负责人黄玉彬对记者说。
为使该系统全面满足凌钢生产经营需求,在凌钢相关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认真分析凌钢现有业务,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凌钢“专精特新、小快灵准”发展要求,聚焦钢铁主业,精心构建覆盖核心价值链的六大体系——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精益高效的制造管理体系、贯穿全程的产品质量体系、敏捷协同的供应链服务体系、规范统一的标准化财务体系以及稳定可靠的设备维护保障体系。这六大“精密齿轮”相互咬合,彻底粉碎销售、采购、制造、财务等核心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与流程断点,系统创新整合网络营销、直销、分销等多种模式,构建了统一的营销服务平台,客户体验与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同时,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客户的全程供应链可视化与高效协同,深化了服务与管理的整合,建立起全流程、一站式的强大客户服务能力,最终实现“专业集中、流程一贯、产销一体、高效协同、全面掌控、快速优化”的信息化蓝图。
在技术方面,整个项目团队则瞄准了更高远、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树立钢铁行业自主可控的新标杆。“安全可控是生命线,技术自主是竞争力!鞍钢的系统,就要鞍钢人来做!”项目技术负责人刘继丹对记者说。
项目团队毅然摒弃了依赖国外技术的传统路径,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却意义非凡的自主创新之路。系统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实现了全栈国产化:服务器搭载飞腾CPU,操作系统采用银河麒麟,数据库选用达梦数据库,中间件基于开源技术深度自研,应用程序则完全由鞍钢数科自主研发。整个系统架构深深扎根于“羽嘉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进行深度定制开发,有效规避技术封锁的风险,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可控能力,保障信息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在核心代码层面实现100%自主掌控。系统设计以标准化为核心,架构支持多组织、多账套的复杂管理,业务流程驱动功能设计,在实现集中管控的同时,完美支撑跨地域、多制造单元的分层协作,为凌钢未来的一体化运营和规模扩张预留了强大的系统平台支撑。
建设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从蓝图到现实,打造一个覆盖钢铁主业全流程、技术架构全新、完全自主可控的庞大信息化系统,项目团队的时间只有8个月。面对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鞍钢数科鞍信公司硬是克服工期紧张、多系统并行集成、人员高强度投入、跨部门协调复杂、技术难题亟待攻克等重重挑战,让“不可能”成为现实。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凌钢现场驻扎+鞍钢数科远程支援+各小组交叉协作”的立体化作战模式,打破地域时空限制,实现7×24小时无缝接力。在程序开发攻坚期,团队被细分为多个战斗单元,内部灵活轮换节奏,“像一场精密组织的接力赛,确保每一棒都跑出最佳状态。”项目团队成员吕铁柱回忆道。
正是依靠这种科学组织与所有参战职工钢铁般的意志,此次系统建设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数科速度”——2个月,高效完成覆盖全业务的深度现状调研与差异化分析;5个月,系统从开发、多轮严格测试到最终全面上线推广。
庞大数据的背后,是项目团队难以计数的汗水、智慧与付出。项目团队成员顾文钢的话语带着自豪:“做IT的辛苦,行内人都懂。但在凌钢项目上,大家把这份辛苦当做了乐趣。”
农历大年初十,年味尚未散尽,项目团队便全员进驻凌钢现场。此后的日子,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许多成员连续奋战三个多月未曾回家。支撑他们的,除了沉甸甸的责任,还有团队内部凝聚的温暖力量。鞍钢数科在后勤保障与人文关怀方面做足了功夫,平日里,为职工提供咖啡、方便面等;节假日里,送去水果和饮料,临时办公大厅被彩带、气球装点出温馨氛围;当长时间加班导致身心俱疲时,组织项目团队全体成员集体观看了《哪吒2》。
“两百多人一起在影院里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呐喊,那种热血沸腾、相互激励的感觉瞬间洗刷了所有的疲惫,让人充满力量继续向前冲!”项目团队成员金伟动情地描述着那振奋的一幕。这种“钢铁意志”与“团队精神”的完美熔铸,正是推动项目走向成功的动人底色。
今年4月8日,凌钢召开钢铁产业管理与信息化整体提升项目正式投运发布会,标志着鞍钢集团首套全栈自主可控云化ERP系统在凌钢正式投运。凌钢也由此成为鞍钢集团首个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完全同步上线、真正达成“业财深度一体化”的钢铁生产基地,一举铲除了困扰企业多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这项数字鞍钢建设的核心成果,不仅是凌钢融入鞍钢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跃,也树立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标杆,为中国钢铁工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探索前行提供了一套依托自主创新实现安全、高效、高质量发展的鞍钢方案。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